暴力小说 从传统节日看中国东说念主的协调理念
何星亮广东兴宁东说念主。第十届天下政协委员,天下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暴力小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东说念主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训诲、博士生导 师,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度非物资文化保护职责内行委员会委员,国度藏书楼内行磋议委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等津贴。曾任日本东瀛文库、国粹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文章有:《中国图腾文化》、《中国当然神与当然珍视》、《鸿沟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鸿沟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晓示研究》、《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裕固、撒拉族文化志》(《中汉文化通志》之一)、《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泉源久远,有些节日罕有千年的历史。传统节日不仅是紧要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之一,况兼是一个国度的紧要标志和象征。保护和传承非物资文化遗产,是世界大多数国度的共鸣,亦然社会各界的共鸣。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不仅是空隙各民族社会和精神生计的需要,况兼有助于升迁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最紧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天中节”等,南边民间多称“五月节”。据文件纪录,端午节早在先秦期间便已存在,历时二千多年,可见端午节泉源之久。
为什么在传统社会,民间把端午节作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端午节与夏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端午节选在日月相重的日子?为什么端午节有很多与水讨论的步履?为什么端午节有很多与“五”讨论的辟邪物?为什么端午节有吃粽子、鸭子和咸鸭蛋等习俗?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全社会成员认可的文化理念和基本的念念维结构。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理念是追求“平衡协调”,它包含三个系统的协调:社会系统的协调、个东说念主系统的协调解当然系统的协调。这其中当然系统的协调包括两方面:生物的协调与物资的协调。生物的协调,主要推崇为保护生物万般性,陈赞生态平衡。中国传统文化极端重视保护东说念主与当然的协调,极端重视保护生态平衡。无生物的协调,主如果指当然物和当然神气自身的协调,如日夜与太阳的协调,水和火的平衡协调等。在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看来,当然物和当然神气协调,就会天平地安,五谷丰登,民富国强。当然界不协调,就会灾害濒发,社会飘荡,国无宁日。因此,中国不仅追求东说念主与社会、东说念主与东说念主的协调,况兼通过万般格局来祈求当然界里面的协调。
在传统中国的文化理念中,三个系统的协调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精细关联的。一个系统的协调,仅是暂时或颓落孤身一人的协调,而惟有三个系统的举座协调,才是最遐想的协调田地,这亦然儒家奋力追求的“致中庸”的田地,也就是《中庸》所说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说念者也。致中庸,寰宇位焉,万物育焉”之快乐。
一、端午与夏至
包粽子是端午节紧要的俗例之一
研究端午节的形成和变迁,必须老到与端午密切讨论的夏至。惟有弄清端午与夏至的关系,才有可能透析端午的万般礼俗。
(一)太阳历的端午与夏至。
有学者认为,端午源于夏至。中国历史上也曾使用过十月太阳历,在阿谁期间,夏至日与端午节日历是重合的。改用阴阳历(即夏历)以后,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之后,端午节才与夏至分离。
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叫阳历,其中年的日数平均约等于转头年,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则东说念主为章程,如公历等;一类叫阴历,其中月的日数平均约等于朔望月,年的月数则东说念主为章程,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等;另一类叫阴阳历,其中月的日数平均约等于朔望月,而年的日数又平均约等于转头年,如中国咫尺还使用的夏历、藏历等。
一般认为,阴阳历始于商代。卜辞中讨论于闰月的纪录,标明添加闰月的阴阳历在商代便已存在。不少学者还认为,中国东说念主除了使用阴阳历外,还使用过太阳历。有些学者字据《夏小正》中的纪录,认为夏代使用的是十月太阳历,指出《夏小正》原是把一年分为十个月的太阳历,一个月分为三十六天,剩余的几天放在年终,作为过年日,平年为五天,闰年为六天,不计在月内。我国驰名的历史学家杨尚奎充分详情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紧要意思,并认为利用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法不错合贯通释古籍中的很多不明之谜。一些天体裁家也认为夏历是“一年分为十个月的太阳历”。
从东说念主类早期历史来看,珍视太阳是世界各民族的宽阔神气。这主如果自农业立异以来,东说念主们凭直感意志到太阳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很大,意志到气节变化与太阳密切讨论。因此,最早的气节也就是字据太阳运转而形成的。其中,最为昭着的是春分和秋分、夏至和冬至。最早的历法无疑亦然字据太阳的运见端正制定的太阳历。况兼,十月太阳历较十二月的阴阳历较简便,易于追念和测算。况兼,无论是十月太阳历如故十二月的太阳历,一年中的各个气节都固定在某日,每年如斯,简便易记,如夏至日每年都在6月21或22日,冬至在12月22或21日。
史载彝族是汉代羌东说念主的后裔,而汉代羌东说念主又是炎帝姜姓部落集团的后裔,因此,彝族所保留的太阳历无疑是古羌戎东说念主的历法。外传炎帝是中国农业的独创东说念主,他发明了耕种农作物,发明刀耕火种,发明耕具,发明陶器和医学等,对中国精致的形成起了极端紧要的作用。由于农业坐蓐极端需要历法,历法起首在农业民族形成应挫折怀疑。此外,炎帝又被奉为太阳神或火神。因此,太阳历由炎帝所属的古羌东说念主部落集团起首发明使用是完竣有可能的。而古羌东说念主自后大部分融入到中原族中,因此太阳历为扫数中原族所共同使用。
字据现行的公历,夏至一般出咫尺公历6月21日或22日,而端午日历则每年不一。十九年七闰,是阴阳历的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端午最早不错出咫尺公历5月28日前后,如1990年和1971年;最晚则可出咫尺6月25日前后,如2001年。太阳历以什么时候为年初,各有不同。在古代欧洲,一般都以冬至作为新年的初始,冬至后三天为圣诞节,这阐明冬至是古代欧洲新年的初始。而夏至则是夏天的新年。如果以1月1日为十月太阳历的1月1日,则夏至在十月太阳历的5月29日或30日。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是在大寒气节工夫过新年,大寒一般在1月20日或21日,若以1月20日磋商,另加5日过年日,则十月太阳历的1月1日为公历的1月25日,依此推算,夏至日(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正好在彝族十月太阳历的5月4日或5日,与端午节日历正好重合。也就是说,在十月太阳历的期间,端午节即夏至节。
(二)端午与夏至分离。
阴阳历代替太阳历后,端午与夏至便初始分离。由于阴阳历设有闰月,每年的夏至日均不换取。如2000年的夏至日为五月二旬日,2003年为五月二十三日,2006年为五月二十六日,2007年为五月初八日。大多数年份的夏至日都在五月中下旬,与端午日历相隔较远。
端午虽与夏至分离,但五月举行万般祭祀庆典的习俗仍被保留住来。民间的夏至节,平时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即五月五日起,至五月二旬日止。不少地区和民族定五月二旬日为“分龙日”,举行祭祀步履。是日有雨,农民们喜称“分龙雨”,是天平地安、五谷丰登的征兆。
据上,在先秦期间十月太阳历,端午与夏至为兼并。由此也可阐明,中国的端午祭祀泉源久远,可能在炎黄期间便已存在。而其他国度和地区的端午习俗都是发祥于中国。
二、冬夏至祭祀习俗与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的协调理念
端午节源于夏至,要回复为什么民间把端午节定为第二大传统节日,起首必须老到夏至这一气节在中国历史上的紧要意思。
(一)冬至和夏至是古代最紧要的气节。
夏至与冬至气节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照旧出现。《夏小正》五月“时有养日”,即白日最长的夏至日;十月“时有养夜”,即暮夜最长冬至日。对于这极少,学术界莫得异议。
学堂在线
在端午节捎带的万般香囊
很多实行太阳历的民族,一般都以冬至作为新年的初始,而夏至则是夏天的新年。人所共知,圣诞节在冬至(12月22日)日的后三天,这阐明古代欧洲以冬至日为过年的初始。古代的欧洲民族,在冬至和夏至都要举行篝火会,也就是举行祭祀太阳神的火祭。弗雷泽列举三点论据以予阐明:起首,圣诞节原是“太阳成就节……圣诞节的民间庆祝步履占凸起的地位是圣诞柴(篝火――引者注),原是为了匡助在仲冬出身的太阳再点火它似乎渐渐熄下去的火光”。其次,在“某些篝火节不仅在日历上推崇存意临摹太阳,在追悼的格局上也推崇出专门募仿太阳。”第三,较早的时候,篝火节火种,“很可能是普随处用摩擦两片木头取火的。有些地方于今在回生节和仲夏节还用这种宗旨取火,……而净火恒久是用木头摩擦取火,有时用轮子旋转取火。”这种取火格局正如中国古籍中所说的冬至“钻燧取火”相通。据史布告叙,在古代,冬至节曾是一个紧要的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东说念主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当然转动的时期,是上天赐予的福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愿庆典称为“贺冬”,例行休假。魏晋时期,冬至过节习俗如同春节。直至咫尺,很多地区还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过节习俗也可能是先秦期间以冬至为年初的中国东说念主过新年习俗的留传。
(二)冬夏至祭祀习俗与阴阳对立结构。
冬至和夏至都是与太阳密切讨论的气节,由于太阳与火在物资上讨论联,因此,在早期,世界各民族均以火来祭祀。弗雷泽指出,欧洲“两个最紧要、流传最平淡的篝火节的日历若过问夏至和冬至恰好一致,……这种时辰的相符不可能隧说念是只怕的正巧。”弗雷泽在《金枝》“欧洲的篝火节”一章中列举大都事实来阐明。
在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的传统念念维结构中,对立统一、对立养息的二元念念维结构是最基本的念念维模式,具体推崇为阴阳五行对立养息的念念维结构。阴阳五行不雅念在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被平淡地用以阐明当然和社会神气,甚而成为章程东说念主们步履的规范,它对中国古代政事、形而上学、宗教、医学、伦理、军事、天文、历法等规模都发生了潜入影响。冬至和夏至祭祀习俗也相通,受阴阳不雅念影响很大,与欧洲的祭祀习俗完竣相背。一是祭祀地点和祭祀对象相背,冬至祀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二是祭祀物相背,冬至钻燧改火,夏至则浚井改水。《后汉书・礼节中》:“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饱读铸,消石冶皆绝止。……是日,浚井改水;日冬至,钻燧改火云”。
字据以上史料,夏至与冬至祭祀习俗的结构关系永诀为:
冬至―天使―圜丘―火―改火(更换新火);
夏至―地神―方丘―水―改水(更换新水)。
端午节的发祥外传是为了追悼屈原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完竣对立的结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与古代协调理念密切讨论的阴阳五行对立结构讨论。
在阴阳五行不雅念形成之前,中国东说念主也许和古代欧洲东说念主相通,冬至和夏至均用火祭。但阴阳五行不雅念形成之后,冬至和夏至祭祀习俗又有所不同,并按阴阳五行不雅念来安排祭祀。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两者相得益彰,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说认为,阴阳专揽万事万物,无论是当然界如故东说念主类社会,或是东说念主类自身,阴阳协调便自在吉祥,阴阳不调便会发生天灾东说念主祸。较紧要的节日都是紧要季节养息时辰,端午节之是以在夏至工夫,是因为夏至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紧要的意思。
由于地球自身运转的关系,太阳光映照地面的位置也不换取。太阳出没的朝夕,日夜的口角,光热的强弱,随四季而各有不同,从而形成景色的变化。变化最为昭着的是二分、二至。夏至昼永夜短;冬至昼短夜长。而春分和秋分则相通,日夜口角一致。由于太阳的变化对东说念主类影响极大,尤其是冬至和夏至,太阳在两至中完竣相背,因此格外受到醉心。
冬至与夏至不仅日夜口角判然不同,况兼景色和讨论灾害也正好相背,冬至与冰寒和雪灾讨论联,夏至与盛暑和水患讨论联。在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看来,春分和秋分工夫,景色较好,当然灾害较少,东说念主患病和被虫蛇伤害也少,是因为春分和秋分日夜口角平衡的原因。而冬至和夏至后万般当然灾害平时,是当然界阴阳不调酿成的,是日夜口角各别很大酿成的。因而,冬至和夏至是不正常的气节,是“阴阳争”和阴阳冲破的气节,是危境和凶险的气节。
为了驱逐灾害和避毒去邪,阴阳不调的气节就必须举行万般驱邪和祭祀步履,以祈求阴阳长入。“冬至祀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成为历朝君主紧要的祭祀庆典,冬至祭天在南郊,夏至祭地在北郊。阳为天,阴为地。夏至虽阳气达到极盛,却是阴气初始回升之时;冬至诚然阴气达到极盛,却是阳气初始回升之时。冬至之是以要祭天,因为冬至阳光微细而有顷,是阳衰阴盛的气节,必须以阳性的物资进行祭祀,以加强阳的力量,更动阳衰阴盛的结构,使之阴阳平衡。
我国古代有冬至燔柴祭日的习俗,以“迎长日之至”。其祭祀习俗可能与印第安、印加东说念主和欧洲东说念主在冬至举行加强太阳力量的巫术庆典访佛。北好意思一些印第安东说念主在冬至来临时,便认为太阳正在疲惫,要用巫术的火堆加以饱读励。庆典在夜晚驾临时初始,把立在松枝竹篱旷地中间的巨柱点火起来,并一直烧到天亮。这时,一些太阳的师法者头发披在肩上,躯壳涂上白黏土以象征太阳的白色,手中拿着羽毛遮挡的舞棒,围着火堆排成精细的行列舞蹈。他们从东到西走动转移,模拟太阳运行。庆典一直执续到早晨。
秘鲁古印加东说念主把阳历6月24日定为南半球的“冬至”日,并在这天举行祭太阳神的庆典。欧洲的英格兰、法国、德国和南斯拉夫的传统中,直到19世纪中世还保留陈旧的冬至篝火会,他们用圣诞树、圣诞木或圣诞柴在室内点火。
而夏至正相背,必须以阴性的物资进行祭祀,以增强阴的力量,更动阳盛阴衰的结构,使之阴阳长入。古代君主在有水的“方泽”举行祭祀庆典,以及端午节工夫繁多的水上步履如龙舟竞渡等。南边很多地区和台湾汉东说念主在端午节午时(正午)到水井打新水,更换家中水缸中的食用水等习俗,其标的是增强阴性的力量,祈求阴阳长入。
夏至之是以受到古代中国东说念主超过的醉心,除了日永夜短和天气炽热等当然神气以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夏至之后,万般当然灾害较多,尤其是水旱灾害。雨多成涝,雨少成旱,对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而五月是农作物孕育最快的气节,是决定一年丰歉的气节。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东说念主极端但愿天平地安。端午节和夏至或分龙日历间的各地龙舟竞渡和万般求雨庆典,其当先的主要标的是祈求水神保佑,祈求五谷丰登。其二,夏至工夫,由于季节养息,景色对东说念主体影响很大,东说念主们容易生万般疾病。虫蛇、蚊虫等动物也于夏至后初始活跃,对东说念主体伤害很大。因此,古代中国东说念主把仲夏之月称之为“恶月”。
端午和夏至日的祭祀步履大多与“水”等阴性事物讨论的气节,具有昭着的扶阴抑阳和辟虫、解毒、禳祓的意思。
据上分析,冬至与夏至祭祀的事物均与阴阳讨论。冬至是阴盛阳生之气节,祭祀的事物均与阳性事物讨论,祭祀对象为天为太阳,祭坛为圜丘,祭祀所在在南郊,以火从之;夏至是阳盛阴生的气节,祭祀的事物均与阴性讨论,祭祀对象为地,祭坛为方泽,祭祀所在为北郊,以水从之。
画家李滨声所绘的万般端午节俗例画
三、端午日历与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的协调理念
赛龙舟亦然端午节的一种俗例
据清东说念主赵翼考据,两汉时端午节并不是在五月五日,而是五月内第一个午日。“节略魏晋以后,渐感干支记日未便追念,改用数字代替,于是上巳更定在三月三日,端午更定在五月五日,而端‘五’又名,节略也在此期间替了较古的端‘午’。”
如前所述,在使用太阳历的时期,端午节日历与夏至日重合。使用阴阳历以后,端午日历与夏至分离。无论十二支纪日,如故数字纪日,都是月、日相重。两汉时期为什么要选在午日,魏晋以后为什么又要固定有五月五日?
为什么要选在“重午”和“重五”?我国古代的一些要紧节日,每每是月、日相重的,且以单数为主,如一月一日的春节,三月三日的上巳节,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七月七日的七夕节,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古代中国东说念主对节日的日历极端醉心,并不是约略弃取的,而是有一定字据的。
起首,需要从中国古代的阴阳为基础的数字不雅念来分析。古代中国东说念主对数字也以阴阳来阐明,认为单数为阳为天,偶数为阴为地。《易・系辞上》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即单数为天,偶数为地。又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寰宇之数五十有五,此是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所谓“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之语,即1、3、5、7、9五个单数相加之和为“25”,2、4、6、8、10五个偶数相加之和为“30”。
十天干分阴阳,五个天干为阳,五个天干为阴,十二地支也分阴阳,六个地支为阳,六个地支为阴。古代中国东说念主认为,“一阴一阳之谓说念”,“阴阳和合万物生”,“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事万物但凡一阴一阳等于协调平衡,但凡两种事物都是阴或都是阳就不协调、不平衡。举例,十二生肖相投相冲也完竣是字据阴阳结构法令东说念主为地编排形成的。在十二生肖中,以趾的单数或双数作为阳阴的对应物,单趾动物为阳,双趾动物为阴。是以,“六冲”、“宇宙”完竣是字据阴阳学说东说念主为地编排的,莫得任何科学字据。
阴阳结构在占卜中上演着紧要扮装。巫师卜卦的器具平时是两瓣贝壳或两个旧铜钱,卜卦时,如果是一阴一阳,则吉;如果两个为阴或阳,则凶险。平时是卜三次,如果三次都是一阴一阳,则大吉。一阴一阳示意阴阳长入,象征协调自在。两个阴或两个阳象征阴阳不调,象征冲破和凶险。
字据阴阳五行说,五月五日的月和日都是单数,均属阳性有月和日。而“重午”也相通,就是月、日均为“午”。午是阳性,“重午”就是月、日均为阳性,象征阴阳不调。因此,无论是“重五”如故“重午”,都是月、日均为阳性,同性相斥,象征冲破与不协调,是需要祭祀和辟邪的日子,是需要驱邪、祛恶的日子。从史料和民间习俗来看,五月被认为是“恶月”,是凶险之月,出身于五月五日之东说念主也认为是凶险之东说念主。其他节日如正月月朔、三月三上巳节和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也相通,其正本意思是凶险之日,是清洁躯壳、祓除秽气、躲藏瘟灾的日子。举例,春节放鞭炮的快乐是为了驱鬼逐邪。
四、端午习俗与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的协调理念
在端午节时挂钟馗画像外传能驱鬼避邪在传统节日的礼俗中,每每有很多祈求吉祥协调的法物、祭品和步履。从这些礼俗中也可窥见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的协调理念。
(一)端午法物
在端午节日历间,有不少旨在禳除邪祟的物品,通称“法物”。由于东说念主们认为,端午节工夫,众毒并生,百病丛生,以为妖邪作祟所致。为确保生命安全,于是以万般法物以辟除之,其中,符咒是最宽阔有一种法物。直至近当代,很多地区还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吊挂艾草、菖蒲和香草等;臂上系彩丝、身上佩带拈花的香荷包和小角粽、千里香泥印制的香饼和檀香木雕镂的饰物;用苍术、白术、芸香等烧烟熏屋除疫;在小孩耳、鼻、额上抹雄黄;合家吃雄黄酒、蒜子煮苋菜等。一些少数民族也相通,大部分白族在端午节一般都吃雄黄酒、包粽子,挂艾草菖蒲于门上,用百草煎水给孩子耽溺。苗族端午节工夫在门外都挂菖蒲和艾叶,也有以艾叶扎一只狗形挂在门外的。彝族的端午节与汉族传统的端午节不完竣换取,但各家都要喝雄黄酒。喝雄黄酒被认为不错避鬼邪。喝前还先要用手指沾点雄黄在额上点一下。
在传统的端午节法物中,有一些与“五”讨论的较为特等的物品,主要有五彩丝、五色缕(五色丝线)、五色缯(五色帛)、五色桃印符、五时图和五时花等。
汉代以后有系五色丝、五色缕系臂的习俗。五色缕笔名长寿缕、续命缕等,有的则称“清翠绳”、“合欢结”,称号虽异,其法即以五色丝缠臂,或以五色丝结成东说念主像系于臂上。其标的则换取,都是辟邪驱瘟。应劭《俗例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寿缕,又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又名五色缕,又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东说念主不病瘟”。直至近当代,朔方地区还保留五色丝系臂的习俗。在一些民族地区,也有访佛神气。如纳西族在端午节时,长者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腕。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辰,比及六月二十七日火炬节终末一天才解下烧掉。有些地方的纳西族小孩脚上也要缠彩线。甚而已往新下的小马骒驹小牛等也在脖子缠线或垂穗。“据称其标的是详确虫蛇伤害,去邪保自在健壮成长。”彝族也有这一习俗,端午节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幼都用红黄色丝线拴在手腕和脚腕上,这么可保行为不受伤痛。直至农历6月25日,才把端午节拴在全家东说念主手上的五色线在火炬上烧掉,意为烧除万般疾病。
五色缯又称“五彩缯”,与五色丝、五色缕不同。五色缯为帛,而非丝。晋东说念主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遵生八笺》卷四称:“五月五日,集五彩缯,谓之辟兵(辟瘟鬼);合五色丝,系之臂,谓之续命”。文中把五色缯与五色丝永诀很明晰,各有功能。五色缯平时缀于胸前以驱邪,或挂于户牖帐?之间辟瘟。《事物纪原》卷八:“今世端午以五彩缯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之间。”
符咒是古代宽阔流行的是镇恶驱邪驱的法物。在端午节工夫,不少地区使用符咒,主要施用五色桃印符、五毒符、五时图、五时花等。五色桃印符是盖有桃印的五色符咒。五色书文,挂或贴在门户上,以驱鬼逐魔。《后汉书・礼节中》:“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行。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五毒符”出现较晚,是在唐宋后才出现的。何谓五毒符,《月令粹编》引青皆俗例:“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虺、蜂蜮之状,各画一针刺之,刊布家户,帖之禳毒虫。”原是农民勉强五谷害虫的符咒,想必是大有有效,于是实行至端午。明东说念主吕种玉在《言鲭》卷二称:“今俗以端午日作五毒符与赤子佩之,以辟诸毒。”两书均记叙各画一针“刺虫”,乃模拟巫术。“五时图”和“五时花”也属符咒之列。《酉阳杂俎》卷一:北朝妇东说念主“五月进五时图、五时花,施帐之上。”《续编珠》卷一亦有记叙:“北朝妇东说念主,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傅墨卿诗百真金不怕火鉴,从江上铸五时花向帐前。”
以上所列史料,与端午或夏至习俗讨论的法物有五彩丝、五色缕、五色缯、五色桃印、五毒符、五时图和五时花等。为什么要“五色”、“五彩”、“五时”等与“五”讨论的事物呢。
其一,“五色”、“五彩”等不是取其姹紫嫣红排场,五色、五彩等之“五”无疑象征五行,指五方五土,指辟五方之瘟鬼和邪气。
其二,象征五行彼此克制,五行说认为,五种事物同期存在才得平衡,水、火、木、金、土,彼此克制。无论个东说念主如故社会,均需要具有五行因素的彼此平衡,智力守护平衡协调的现象,假如短缺其中一个因素,就失去平衡,因而个体或社会就会处于危机和不解析现象。举例,在传统社会,个东说念主寻求五行因素的平衡,主如果寻求个东说念主姓名与五行因素(金、木、水、火、土)的平衡,也就是遴荐象征的外表体式,即在个东说念主的名字上加上所缺的因素,如个东说念主的五行因素中缺木者,取带有“木”字的一词或两词为名;若缺水,则取带有“水”的词为名;其他金、火、土亦同。
其三,象征灭五方之虫害。夏至后,各样虫蛇极端活跃,有些害虫蚕食五谷作物,有些则螫东说念主致病甚而致死。为详确毒虫危害作物和东说念主,众东说念主拿五种害虫作念代表,象征五方,并照依“似因生似果”的模拟法术旨趣,作为符咒,画针刺五种毒虫图案作为符咒,便可径直隐匿虫害的阻止,或详确这些毒虫作怪。
其四,数字“五”在五行中,在所在上属于中央,在五行中属于“土”。因为,在五行的象征系统中,1-10的数字也永诀赋予五行属性: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而端午和夏至主如果祭地、祭土的节日,以五彩丝、五色缕、五色桃印、五时图和五时花等作为象征物或辟邪,也完竣合适五行的条件。
(二)端午食物
传统节日中有很多食物,看起来很一般,但却赋存深刻的含义,从不少祭品和食物不错看到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祈求平衡协调的理念。
1、粽
粽子是端午节最普通的食物。粽子古称角黍,角黍得名,源于牛角形,上古有以牛角装酒食祭祖之俗。据古东说念主说法,角黍之是以要包以菰叶,盖取义于“阴”。古东说念主认为黍具阳火之性,又称“火谷”。火属阳,而菰叶生于水中属阴,以之与黍相称,象征“阴外阳内”、“阴阳相投”之状。也就是象征阴阳和合、阴阳长入,抒发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祈求端午之后,阴阳长入,天平地安的愿望。不少古籍均有粽子是象征“阴阳包裹”。如《皆民要术》卷九和《太平御览》卷八五一无引《风土记》记叙,称粽子是:“盖取阴阳尚相?未漫步之时像也”。其他古籍就有访佛纪录。
粽子与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和冬至节的馄饨(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成语)等有殊途同归之处,均为内肉外表,象征阳内阴外、阴阳和合包裹之象。由此可见,传统节日的万般祭品和食物,均有特定的象征意思。
2、龟、鸭、咸鸭蛋
端午和夏至古有食龟习俗,《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节日又X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麻蓼,……甲表肉里,阳内阴外之形,是以赞时也”。《天中记》?五引《风土记》亦云,除了以菰叶?粘米外,还“X肥龟极烂,去骨加盐豉?蓼,名?龟。……龟,骨表肉里,阳内阴外之形,取以赞时也”。端午之是以食龟,一方面是龟生计于水中,是阴性动物;另一方面,龟头象征阳性,龟甲象征阴性,与粽子相通,骨表肉里,阳内阴外,也象征东说念主们祈求阴阳长入。端午与夏至工夫,恰是阳气盛极之时,同期亦然阴阳消长养息的临界点,正与“赞时”一语相投。
古代端午节有吃鸭子的习俗。《入门记》卷四引《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入门记》卷四、《资暇集》卷中、《靖康缃素杂记》卷五、《说郛》卷十四、《天中记》卷五,所引亦同。
鹜为家鸭、野鸭。李白《送崔度还吴》诗:“鸡鹜轻贱君。”此指家鸭;陆游《夜兴》诗:“浩浩醉歌群鹜起。”此指野鸭。
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鸭子、吃咸鸭蛋的习俗。杭州西湖赛龙舟则有抢鸭子、钱等习俗,即把鸭、钱等物件放入水中,鸭子则会四处游。躲藏,钱币入水即千里,很难抢到。福建厦门一带在端午节仍然举行抢鸭子比赛的步履。土眷属则也有划龙舟、甩鸭子、抢鸭子的习俗。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鸭子和鸭蛋?为什么划龙舟时有甩鸭子、抢鸭子习俗?这与古代的阴阳不雅念讨论。如前所述,端午节是祭地、祭水,必须用阴性的祭品来祭祀,禽类脚爪为四爪,为偶数,字据古东说念主的分类不雅念,偶爪类动物属阴性动物,再者,鸭子是水上动物,水中动物一般都视为阴性动物。
另外,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初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以为滋味超过鲜好意思,有目共赏。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这一说法无疑是后东说念主附会之辞。冬至吃狗肉与冬至祭祀讨论?一是狗的脚趾为五趾,为单数,为阳性动物;二是狗象征男性,《国语・越语》:“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韦昭注:“犬,阳畜,知择东说念主;豚,主内,阴类也。”如前所述,冬至是阳性节日,是祭天祭太阳的日子,是以以狗肉祭祀也合适阴阳不雅念。
在门上吊挂菖蒲、艾叶的端午节俗例今天已未几见了
结语
字据以上所述,咱们不错得出如下论断:
(1)中国的端午节源源而来,在夏代或夏代之前便存在。中国端午节是源,其他国度或地区的端午节是流。端午节传到相邻国度和地区之后,与当地的文化整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质的端午节。在使用太阳历的期间,中国的端午节与夏至为兼并天。
(2)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协调”的文化,中华英才是追乞降谐的民族。中国东说念主不仅追求社会系统、个体系统的平衡协调,同期也追求当然系统的平衡协调,即当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协调,如日夜与太阳的协调,水和火的协调等。在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看来,惟有当然界的协调,才有可能天平地安,民富国强。如果当然界不协调,就会灾害平时,火热水深。
(3)中国古代的念念维结构以阴阳五步履代表的念念维结构,不仅是静态的,况兼是动态的,既是对立的,同期亦然不错养息的。如前所述,冬至是阴盛阳生,而夏至是阳盛而阴生之时,是阴阳这一双结构养息和过渡的阶段。从端午的万般法物和祭品来看,也标明五行是既彼此克制,又彼此养息的。这与东说念主类学结构派别的奠基东说念主法国东说念主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Levy-Strauss)提倡的静态的二元对立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好意思国东说念主类学家萨林斯在《历史之岛》等讨论历史东说念主类学著述中,从文化的角度动身对以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静态结构不雅进行了品评,提倡了文化的结构转型不雅,指出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的静态结构不雅是一种隧说念的共时现象,是一套彼此对立的,因而亦然彼此界定的,处于同期性层面的诸多美艳之间的关系。而结构具有一种内在的历时性,它存在于“种种基本色式的文化生计”中变动不居的关系里,是一种生成性的展示流程。在职何文化纪律中存在诸多逻辑上的可能性,包括格格不入的可能性,而并不存列维―斯特劳斯所言的固定的对称关系。
(4)端午节的万般习俗都与阴阳五行不雅念密切讨论。弃取“重午”和“重五”作为节日日历,是月日相重的日子既是特等的日子,亦然不协调、凶险祥的日子,是需要祭祀的日子。冬至祭祀与“阳/天/圜丘/南郊/火/德”讨论联,夏至祭祀与“阴/地/方泽/北郊/水/刑”讨论联。从传统的端午习俗中,最时弊的因素是“水”。各民族中的龙舟竞渡、抢鸭子等水上步履主如果祭水。水是阴性物资,是端午节的象征物。与端午节习俗讨论的很多物品,如五彩丝、五色缕、五以缯、五色桃印、五毒符、五时图和五时花等,象征五个方面和五行彼此克制,标的在于驱魔避害,以保清洁自在。端午节的粽子和龟肉象征阴阳相裹、阴阳和合。鸭子是阴性动物,端午吃鸭子和咸鸭蛋,其标的是加强阴性的力量,使之阴阳协调。
(5)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其他传统文化相通,既有糟粕的要素,也有精华的部分;既有迷信的因素,也有科学的要素;既气馁的因素,也有积极因素。应该科学分析、科学对待。